篮球世界总是异彩纷呈,当21世纪的前十年还沉迷于美如画的后仰跳投时,后十年已经走向了“魔球”打法的另一个极端,高效成了联盟追求的首要目标,外线的三分和内线的进攻成了主流。

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如何打出高效率成了人们思考的问题→从进攻上思考高效的可能→最终呈现出三分和篮下的结果→引起了全联盟的风潮,并最终自然的改变了进攻和相应战术。

如果不清楚,来举一个联盟中最极端的“魔球”打法的例子,他就是登哥,下图是他的投篮分布。

之前他赖以为生的中距离撤步跳投,在这张分布图上已经变得星星点点,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外线三分出手和油漆区的终结。这其实不难理解,其中也包含的主要思想是以下两点:

得分期望的计算:这是概率论中的数学期望模型,当你在三分线内完成一次中距离出手得分,假设你的命中率为50%,那么你的得分期望为2分*0.5=1分,意味着你每回合通过中距出手能获得一分,而假设你在三分线外又一次出手,那么即使命中率只有33%,你的得分期望为3分*0.33=1分;也就是说,你在三分线内有不错的发挥(命中率50%,联盟上乘水准)的得分等于你在三分线外随意的一投(命中率33%,联盟下游水准)。再以登哥为例,生涯三分命中率为36.4%,每次出手三分的期望为3*0.364=1.092分,而生涯中距离命中率为42.5%,得分期望为2*0.425=0.85分,也就是当登哥选择将中距离的出手移到三分线外以后,每回合都能多出0.2分以上。而这仅是中距离两分,如果划到远距离两分,登哥的命中率也仅有37.9%,会越来越低效。

篮下有据可循:篮下命中率高是支撑人们进攻篮下最主要的点,还是同样的球员,篮下生涯63.6%的命中率已经可以基本追平或者超越上文提出的“得分期望”的问题;其次,篮下的冲击带来的罚球是中投和三分完全无法比较的,因此球队保留了冲击篮下的可能,而不是只在外线出手三分。可以说,是罚球的附加分+篮下的高命中让进攻篮下成为“魔球理论”中的第二个进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