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最新报道:"根据王登峰(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的设想,如果将来大学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有希望进入职业联赛或是国家队,学校可以为其在学籍方面采取一些灵活措施,让这些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尽可能兼顾学业和运动天赋的发展,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以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主要通过体育系统培养。由于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存在安置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模式,但在起步阶段主要是为了(选拔队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在教育系统根本就不搞比赛,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是什么?就是跑跑跳跳,身体别太差了,运动技能学校根本就不教,也没有正规比赛。"王登峰说。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高校培养的运动员除了在世界大运会上屡创佳绩,也涌现出了王宇、胡凯、刘天佑、曹逸飞等名将,近年来还有部分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用王登峰的话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高水平运动队扮演的角色也在改变。不仅仅是体育系统这一套,事实证明教育系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路也能走通。随着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改变,我国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通道也变宽了。"

王登峰说,随着有关体教融合的最新文件出台,高水平运动队的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成为整个教育系统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平台,还可以带动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体育锻炼和竞赛的开展。

有了较为完善的赛事体系之后,竞赛成绩还可能成为调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中学体育传统校招生的杠杆。

王登峰说:“过去我们没有强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成绩,而未来我们要求每一所高校得办出个样子来。任何一支高水平运动队都必须参加全国联赛,如果名次靠后,那第二年就不要办了;反之如果一所没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取得了好名次,就可以递补上。将来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资格不用审批,可以靠比赛来竞争。这样就会激发学校的积极性。”

根据王登峰的设想,如果将来大学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有希望进入职业联赛或是国家队,学校可以为其在学籍方面采取一些灵活措施,让这些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尽可能兼顾学业和运动天赋的发展,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