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许久的中国足坛“限薪令”终于有了下文。今天上午,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了《关于男足职业俱乐部与所属球员、教练员合理调整薪酬、共克时艰的倡议书》,建议球员和教练员降薪30%到50%,内外援一视同仁。

这份倡议书一露面,就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疫情当前,无球可踢,适当的降薪本来就合情合理。不过,正如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指出,这次降薪的真正意义,在于挤掉中国足球的“泡沫”,重塑财务体系。

这个“泡沫”到底有多大,又为中国足球带来了哪些影响?先看球迷们热议已久的“留洋”问题。眼下,武磊是在欧洲五大联赛里的中国“独苗”。孙继海、李玮峰、邵佳一、李铁、郑智等中国球员在欧洲足坛闯荡的故事,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中国球员为何不愿去海外锻炼水平?据媒体报道,武磊在西班牙人的年薪大约为100万欧元,远低于国内俱乐部的薪资水平。要知道,他还是国内球员中的佼佼者。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不能保证主力位置,又没了优越的待遇,可想而知,国内的年轻球员会做出怎样的“理性”选择。“泡沫”高薪的负面效应,可见一斑。

“泡沫”也不能为中国足球换来真正的尊重。一种意见认为,“天价外援”的加盟,可以让中超联赛更为精彩,也能帮助中国球员提高球技。可就在几天前,北京国安外援金玟哉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把自己的队友结结实实“嘲笑”了一把。尽管他在事后道歉,但恐怕没人会否认,他不过是说了几句“真心话”。

拿着中国俱乐部给的超高薪,又从心底里看不起中国球员,很难想象,这样的外援能为中国足球带来真正的帮助。陈戌源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降薪对内外援一视同仁,道理就在这里。

另外,病态的“泡沫”早已成了不少俱乐部的沉重负担。哪怕没有疫情,缩减开支也会成为必然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中国足球来说,有钱也不该任性。专业的球场、科学的设备、扎实的青训……能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关键。

高薪本不是问题,一个行业的顶尖人才有理由得到充分的肯定,包括经济方面。但“泡沫”之所以成了“泡沫”,说到底还是因为现阶段中国足球的实力和薪资水平不成正比。

不可否认,降薪会给中国球员和教练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别忘了,唯有勤勤恳恳训练、全力以赴比赛,拿出过硬的成绩来,杜绝于汉超、张修维、张鹭式的“场外新闻”,才能真正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到那时,薪资问题的争议也就会自动烟消云散。

就此而言,不管有没有疫情,给中国足球“降降温”,把不必要的“泡沫”彻底挤掉,都是时候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东方体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