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打篮球,常被家人吐槽:就知道打篮球,打篮球能顶饭吃啊?

看似顶不了。

教授篮球和吃两不误,骚操作

篮球作为全球风靡的两大球类运动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真正能进到职业联赛赚大钱的人,却是凤毛麟角。CBA大部分球员30-40万左右的年薪,和一线互联网企业的白菜价差不多,比CBA水平还洼的东南亚联赛工资更低。

打篮球赚钱就是要打得好、进职业队、赚工资,还得在退役前攒够自己未来的生活费。不少球员都是从小训练,或选入青年队,或打大学联赛(大部分是CUBA,也有NCAA出来的,比如张兆旭)打出名堂,才能正式踏上职业球员道路。

成为职业球员运动生涯短,退役后没保障,成材率低。真不如好好学习,进个好公司。

但那是前几年的情况了。

这几年,国内靠篮球养活自己的非职业、半职业球员数量逐渐增多,不少还活得非常滋润。他们的统一称号就是:打野球的。

他最野

中国野球手到底有多少,没人确切统计过。有人说超过十万,有人说不过几千人。有两部纪录片推荐大家看看,《随波逐流》和《野球江湖》,记录一些野球手们的生活状况,创作者都是野球圈里的经纪人、前CUBA球员,真实,不掩饰。

当时打野球主要靠比赛赚钱,行业内叫打点。一些区县级地区甚至村镇(东南沿海地区偏多)在当地的一些联赛中,为了争夺比较好的名次,会邀请实力比较强的球员作为外援,很多前NBA球员、前国手都曾出现在这样的赛场上。

据悉,一场比赛中,普通选手一般在1000元左右,本土顶级选手一场能赚3000-5000元,外籍高水平野球手一场能赚8000-10000元,大部分时候还会有赢球奖励来激励这些临时拼凑的雇佣军,具体金额要看比赛奖金而定。

著名选手会有更高的出场费,传闻朱芳雨2017年一场比赛收3-5万,但比较挑比赛,是圈内公认的物美价廉。也有传闻说迈克·哈里斯(作为姚明前队友,在NBA被裁后自然就来到CBA)参加一场野球比赛,主办方给了5万美金,反而不足信。

退役后朱芳雨野球场轻松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