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内容包括:

1.推进教练裁判培训

2.赛事数据共享

3.联合培养篮球人才

4.联合推广小篮球项目

5.加大宣传力度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

以上这五个部分。

犹记得在2017年11月,双方在上海第一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打那以后,“体教融合”这个词汇开始渐渐融入篮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这回签署备忘录,是对之前协议的加强和补充!意味着篮协不仅决心把体教融合这条路走到底,还势必要走出成绩来!

作为篮协主席,大姚在受访过程中强调校园篮球,尤其是大学篮球在人才输送方面的重要性!应该和体校篮球人才的输送相辅相成。

“有了平台不一定有高度,但没有平台一定没有高度!”这是大姚回答记者提问时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

现阶段奢求校园产出大量职业球员不太实际,但只要不断投入财力物力去提高校园联赛水平,那么未来必将会有越来越多告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生代力量涌现!

这也意味着,单纯依靠体校培养人才的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体教分离先前一直都是中国篮球的“特色”制度。在举国体制之下,篮球运动员从小就在体校生活长大,这使得他们在球场上对于战术的理解不够灵活,球场下接受媒体采访也鲜少能够组织一段思维缜密的话术。

CBA作为国内最高篮球殿堂,鲜少有大学生球员的身影。然而算比例的话,大学生球员出精华的概率要高得多!譬如本土助攻王曾令旭,譬如辽宁内线大闸韩德君,譬如国家队常客李根,还有像最近登陆的王少杰及万圣伟,你会发现这些人的发展都挺不错。

他们中还有个共性,那就是球商高!而这,恰恰是中国篮球当今最缺的组成部分!!

口口声声要学欧洲篮球发展,论身体咱们拼不过黑人,倒也不输白人多少。真正形成差距的,是咱们职业球员在场上的视野,是作为组织后卫的创造力想象力,是作为锋线内线的策应能力,还有每一名球员对战术的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