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第四节”是辽宁队的特有风格。往往在前三节被动挨打、濒于崩盘的岌岌可危形势下,第四节绝地反击、疯狂反扑,一举扭转劣势,甚至逆转取胜。

尤其上轮客场挑战广厦,更是把“惹不起的第四节”演绎得淋漓尽致,第四节在落后19分的“绝境”下,祭出“杀手锏”全场紧逼,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扑抢、围堵,断球、闪击,迅速填平“大坑”,最终拿下比赛。惊险、刺激,又是一场经典。

倒不是靠这疯狂的第四节总能赢球,但通常这节的比分都远高于对手,更为重要的是,场上的作风面貌和夺人气势值得称道,展现出的永不服输的必胜信念,以及高强度、快节奏、逼抢冲的拼杀场景令球迷叫好,这也是“惹不起的第四节”实质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辽宁队的比赛为何不一开场即发挥这“惹不起的第四节”的威力,把第一节就当第四节打,进而保持优势赢得比赛呢?何必先挖坑再填坑呢?

在我看来,在CBA,开场即决战、第一节就当最后一节打,全场保持紧逼、全场高强度快节奏不松懈的,唯广东队莫属,恐怕也只有广东队能做到。看广东队的比赛场景,往往是早早建立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全场掌握主动,轻轻松松拿下比赛。甚至只要杜指导愿意,不少对手第一节就能被打花,后面的时间都成为垃圾时间。

对辽宁队来说,那高强度、快节奏的快打风格为什么不能贯穿全场,从第一节就打起呢?说到底,还是目前没有解决可持续性的问题。

一是球员特点不适合。特别是大韩这一点,受困于体能、移动速度,如阿联那样,全场跑着打、动着打,能内能外做不到。作为球队的支柱,大韩的威力还要留到最后的决战时刻。

二是轮转队员偏少。全场逼抢围,体能消耗巨大,需要更多的人来分担场上时间。目前辽宁队多数情况下是7、8人轮转,最多9人,而且年龄偏大。广东队可以12人轮转,并且板凳队员和主力队员差距不大,上场的几乎人人顶用,所以可保持全场节奏不减,主动态势能够掌握住。

三是整体协同性没有完全解决好。全场紧逼、快攻快防,看似大开大合,实则对场上队员的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须人人专注、各司其职,如果一处有漏洞,整个体系便被瓦解,犹如被撕开一条口子。毫不讳言,上轮对广厦最后一节,是本赛季来芬森融入整个球队最好的一节,也因此才有三军用命、逆转成功的结果。芬森这种态度保持下去,无疑对整支队伍会有巨大的帮助和提升,否则,会是反杀。但芬森的表现,会不会阴一天晴一天呢?

综上,辽宁队的问题,一个是保护用好大韩并提升大韩替补的效率;二是尽可能增加轮转,小贺状态保持、郭旭加紧提升,必须在实战中提升,必须给机会,宁可输球;三是无法更换下,芬森积极性的调动,现在走在正确方向上,但愿保持。

对此,球迷们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