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给足球这项运动所带来的市场关注度,所带来的新球迷,完全不是五大联赛所能比拟的。联赛说实话是球迷的狂欢,世界杯是全民的狂欢。没有世界杯,足球这项运动会黯淡不少。尤其是现在网络时代,热点为王,一次世界杯让海量的新人爱上足球这项运动。俄罗斯世界杯之前,不少人提起足球就是梅西c罗,而现在,随便问一个非球迷也知道钼靶陪和假摔内马尔吧。还有,进世界杯对个人和俱乐部带来的增值也是巨大的,如果说为了不受伤而不拼命踢,只能说是短视。至于身价这回事,这种靠资本强行注入而不是靠比赛本身的市场吸引力的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迟早会崩,至于吴亦凡之流,在国内影视市场混乱未形成像好莱坞一样几大制片厂的模式的当下,确实竖子当道。

以前有个同学,成绩是一塌糊涂,踢球是真牛,新校区落成和老师踢了一场,1:6落后时换他上,30分钟后我们反超,他4球1助,后面踢市运会时被红塔发现,召他去青训。他自己也很想去,老师和校长居然以影响学习为由不放,全校500人他倒数前5的成绩居然还有影响空间,后面没去,高中也没考上,现在开了家洗车行,当年他11岁左右吧,以他的天赋加上系统的训练,或许能有一番作为。

足协还没有思考清楚足球到底是什么?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竞技的成分和竞技的功能只是足球这项运动最小和最金字塔尖的一部分。最大的功能应该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的锻炼和教育。足协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足球的教育功能,所以眼睛就只盯着几个大中型城市之中的一小部分可能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放弃了广大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绝大多数孩子们。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没法利用起来,没有普及,没有推广,自然就键盘球迷伪球迷多,真球迷也少。

省体工队和现在俱乐部的区别就是体工队是体制内人员,算是个稳定工作,多少有点文化的培养,运动员自己也愿意学点东西,以后如果去当体育老师之类也有个底子,虽然你说比不上社会上的学生,那是肯定了,但是基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有的。现在的运动员因为纯粹是打工者,体力打工者谁有心思提高文化水平。所以这一批球员就算留洋了也可能因为根本无法沟通而荒废,董方卓多少有点这个意思。

94年的球员之前都是省体工队的,那批经历了专业到职业的球员成长经历大多就是体校-体工队,基本从初中起就是半读半练的机制了,要比同期的初中生对学习的要求更低。有文化的人是不一定能说好,但是能不能说好却跟有没有文化非常有关系。说得好不好其实是一种结合了反应、理解、逻辑、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阅历等途径去提升,但是最有效的还是提高文化水平。并且失去了文化水平支撑,这种综合能力容易遇到上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