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而今年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受全球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次延期举办的奥运会。“TOKYO 2020”的字样不会变,它向未来诉说着一段特殊的记忆——尽管奥运会未能如期,奥运精神永不中断。

2020年6月11日,在奥林匹克日到来之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奥林匹克,个体极限与社会进步”星期广播科学汇·科技与人文对话623国际奥林匹克日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射击奥运冠军陶璐娜、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戈允申、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从自身专业出发,围绕“潜能”、“极限”、“奥运”三个关键词展开主题演讲,并就奥运精神、极限挑战、运动健康、赛事经济等话题,进行跨学科讨论。

陶璐娜女士为本次活动起了个好头,她结合自己如何克服心理压力成功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亲身经历,为当代运动员传授了在比赛场上能拥有稳定的平常心的技巧的同时,阐述了要在紧张的环境下克服高压,寻找自己的潜能, 在压力中实现自我超越,在赛场上得到好成绩。

陶璐娜

戈允申医师则为人体在运动中所承担的极限,以及运动员或是老百姓在平时锻炼中为了到达突破极限而可能造成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讲解。戈医师认为人体的极限是由心肺功能,肌腱,人体各个器官的不同而因人而异的。

国际知名的运动健将例如戈医师喜欢的足球巨星C罗就天生比常人拥有更强健的运动基因,他的人体极限较高,因此不容易受伤。但即使是C罗,也需要专业科学的训练团队为他保驾护航,因此戈医师呼吁,在我们日常的锻炼日常的运动中,也不要过量过度,要合理运动合理健身,这样才能减少医院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