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欧洲金童,跟随俱乐部欧冠决赛或是四强,俱乐部夺冠或是亚军,跟着国家队征战世界杯,手里的“金童奖”所含的是货真价实的真金。

后来,只要年纪没多大,豪门俱乐部待过几天,基本都是金童候选,这时候,金童已经变成了镀金。

之后,即使没进入顶尖豪门,只要年纪不太大,媒体报道多,转会身价高,无数金童就好像工厂流水线一般批量生产。

此时已经彻底变成了黄铜。

媒体报道多只是因为特别突出的年轻球星太少,转会身价高更像是人才有限,外加通货膨胀所导致,而不是“上亿天价”。

更有味道的是,当《法国足球》这样的媒体金球已经彻底变成引流工具时,原本与金球奖不可比的金童,也基本成了媒体的引流包。

众多在俱乐部都踢不上主力的球员都已经列入,而且数量庞大,有大水漫灌的嫌疑。

这样的结果无非就是几乎所有欧洲像样点的俱乐部,基本都有“金童候选”,即使明知道球员就没什么竞争资本,也还是把一个“提名”当成宝贝一般。

当金童的表现重点,变成了金童的媒体热点,球员实力已经几乎被忽略,就像金球奖中也经常有古怪的角色混入。

即使是看起来“火爆”的桑乔,跟随多特蒙德多时,不断在欧冠淘汰赛一露脸就出局,德甲始终关键时刻就出局; 韩国的小球星李刚仁,在亚洲是同年龄段最强的球员,甚至没有之一,但在西甲瓦伦西亚也极少有机会,竞争过分激烈,与当初金童十几岁就能够伴随俱乐部征战欧冠,反差太大。

金童奖已经变成了斤铜奖,媒体混点饭吃,俱乐部沾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