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在《怀念狼》的结局借主人公子明之口喊出了:我们需要狼。没有毫无理由的怀念,凡是常为人记挂着的东西,必然有他可贵之处,即这个时代日渐弥散的狼性——一份孤独中的骄傲,一份遍体鳞伤之后添干斑斑血迹再度出击的坚韧。

这同样也是中国足球骨血里最缺失的东西,国少U16的主教练安东尼奥在采访中曾一针见血的强调:“我们要打造一只有血性和狼性的球队”。这些年来,无数的“黑色三分钟”和各种“惨案”早已经暴露了中国队的软骨症习惯性缺钙的问题。

1985年的“519惨案”被中国球迷的眼泪浸湿,盲目自信的中国队意气风发的上了路,被中国香港干净利索的插了两刀,工人体育场的雨浇灭了最后的希望。比赛结束后球迷鸦雀无声,球场宛如一片坟地,曹雪麟引咎辞职;,1997年的金州眼泪在天上飞,大连城前一天赶制了12万面国旗,但“让金州体育场变成红海洋”的计划却因为2-3而夭折,球迷们改放鞭炮,为中国队送葬,200多斤的大汉在看台上哭到休克;两年后的亚洲九强赛,申炳浩用一次头球砸烂了中国国奥的前程,球场上六万多颗头颅没有一丝声音,亲眼见证过的媒体写下了‘输球的时候,真像死了人’,王俊生在保安搀扶着进了休息室,在汉城给袁伟民打了电话,哽咽的说了两个字:“输了”。

或许中国足球也没有最大的痛楚,球迷在接连不断的“惨案”下已经痛到麻木,一人一口吐沫将昔日的圣杯糟蹋成了痰盂。诚然,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失败,是不能接受以这么狼狈的方式失败。当失败从偶然变成了习惯,中国队骨子里的韧劲和骨气也磨没了。保守有余锐气不足,缺少血性,缺少置之死地而后生、舍我其谁的气概,知耻而后勇似乎成了一个最为晦涩的词汇。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中国没进步的领域所剩不多,足球是其中一个。习惯性的软骨,骨子里总是缺几分狼性,这样的球队性格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似乎也不难理解。毕竟中国人身体里流的血都带着中庸的味道,“狼”这种动物一向是扮演反面角色的。凶狠、贪婪、阴险、狡诈、嗜血成性是狼的代名词。在比赛中我们更擅长推崇修养而不是鼓励竞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将中庸之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且目前在人才断档的情况下,各级国字号球员上升过程中缺乏竞争和紧迫感。以中国足球85一代为例子,在以郜林、冯潇霆、蒿俊闵为首的黄金一代在世青赛集体闪耀之后,中国足球后面的89、91、93、95这些年龄段,真正能达到85黄金一代水平的球员屈指可数,在亚洲杯中还是85老将撑门面。而93、95正处于当打之年的球员们,能在国家队中立稳脚跟的寥寥无几。